SOLE CL34 零式輪組,測試輪文章也終於寫到最後一篇了
也是最不想面對的測試路線,是的.....就是爬坡,
該來的還是要來,最佳選擇路線沒有別條了!!!
就是136縣道赤崁頂
趁著早上沒下雨;部分地面微濕就出門來趟136,
79kg的騎士,帶著兩支滿水的水壺(沒打算停補給)出發了。
先說說身體狀況,大小腿很緊繃,
光是由家裏往一江橋的路上有能明確感受到臀大肌會痠,
因為星期五跟星期四這兩天
做了共300下的盪壺跟幾組的深蹲與划船,
不過呼吸順暢沒問題,(氣吸不全真的很難騎)
今日全程小盤爬136縣道,前段也不切換大盤,
基本上單純去感受測試輪組花鼓的順暢帶動。
並比照去年9月時騎136的數據與體感寫出來。
(去年9月用舊輪組也是用小盤騎)
先附上兩次各別的騎乘數據:(一江橋便利商店→大石頭)
58分/平均踏頻64rpm
2018年1月數據,
52分/平均踏頻73rpm
高度增加的差異應該是內外線走法的關係。
這次有些彎能夠走內線騎上。
下圖是去年9月與這次踏頻的圖表套疊(一江橋到大石頭),
紅線是2017年9月舊輪組的踩踏線表;
灰底是2018年1月SOLE CL34 零式輪組;
綠線是高度線
中後半段爬坡,兩次可以確定我都是用36-28t在爬。
就套疊的圖表看來新輪組平均能加強帶動踩踏的效能。
下面圖表是分開兩次顯示的踩踏與高度表,
桃紅線是踩踏60rpm的分界線
當然啦...大家可以說經過四個月體能有好一點,
不過現在沒有專門的練車流程與課表
所以就提升騎車實力上四個月還是有限的。
就體感上,
新輪花鼓的順暢度在爬坡帶動上確實能明顯感受到!!!
但.......................................
(下圖表是只顯示踩踏線,桃紅線是踩踏60rpm的分界線)
但.........
但...什麼勒!!!!???
要說到 CL34 零式輪組要能在爬坡時明顯感受到花鼓的順暢帶動
是有條件的!!!!
就個人騎乘時的體感與騎乘時觀察錶上迴轉數字後
當騎上6%上下的坡時
如果轉速能保持在70rpm間
雖然CL34 零式輪組並不是爬坡輪,
但還是能感受到花鼓的滑順度幫助維持動能,
※下圖:護國清涼寺到元井136,約3.7公里,平均坡度4.7%
而當超過10%以上的坡保持60rpm,都還能接受,
但一但開始降到55rpm就開始覺得很吃力,
降到55rpm以下後用站立踩踏(慢速抽車)硬踩,
輪組硬踩的剛性表現的很好。
※下圖:元井下坡後涼亭到赤崁頂石頭,約3.9公里,平均坡度8.7%
轉速降到50rpm就.......努力踩努力抽吧
(覺得我該換CT盤或是換11速套件多32t了)
就一位現在79kg的騎士來說,
SOLE CL34 零式輪組雖不是爬坡輪組,
在自身能力轉速拉的動的騎乘下,也算是不含糊的輪組。
當然而....會買SOLE CL34 零式輪組的人
絕大多數((我是其中一位))的原因是..........
裝較高框輪的車看起來帥!!!!就是帥...真的帥....
難聽現實一點就是,玩不起.....碳板/管胎
如果跟我一樣車愛裝帥,
而你卻又愛爬坡常爬坡就是要爬坡
(我爬坡還是郊遊騎就好)........
用ct盤or大飛輪
會是搭配SOLE CL34 零式輪組的好選擇方法。
騎完136試完爬坡,後半段的路線就沒啥好寫的,
後面的路線我是選擇下龜溝走中潭/中投回台中。
一如先前,
中潭與中投路線時輪組完全表現出先前文章所寫的優點就不在撰述了。
(看看截取的圖表數據就好,第一張中潭公路;第二張中投公路)
※中潭公路↑↑↑↑↑↑↑↑↑↑↑↑↑↑↑↑↑↑↑↑↑↑↑↑
今日騎乘飲食:
騎乘前:黑咖啡一碗、黑芝麻吐司三片
騎乘中:水、黑芝麻吐司一片(山頂時吃)
騎乘後:
手工包子2顆、手工饅頭2顆、一碗三合一咖啡、
綜合維他命與B群各一粒
※中投公路↓↓↓↓↓↓↓↓↓↓↓↓↓↓↓↓↓↓↓↓↓↓↓
回程唯一可寫的故事就是......
林伯摔車了
這下連外力因素測試輪組堅固度都試驗了.....
除了暗陰陽外還是暗陰陽,山頂因為濕氣的關係,
不管136還是631距離山頂的地面都是微濕但沒積水的路面,
現在身上責任比較多,所以下坡現在也很保守跟慢速小心,
但千小心萬小心,意外往往出乎在自己的意料之外......
在下滑約4公里處的地方
地面微濕,路上也無濕滑落葉....
(剛好很像古狗地圖顯示的這樣微濕路面,只是沒有乾的)
過了一個髮夾彎後接著一個彎度很小的平凡小右彎(圖片中的彎),
突然前輪就瞬間失去抓地力,就側滑下去了
真要說原因,
大概就只能想是路面有油漬因為雨天浮出吧
還好下滑時速度很慢.....當時速度大概只有30km出頭
滑倒後不到0.5公尺就停住了,傷害降到最小。
(人大隻接觸面積大的關係嗎!!??)
而滑下去的第一個著地點就是上上圖右腳的地方,
所以..右腳鞋套破了...
EO4....我唯一的一雙鞋套沒了(快濫掉的車鞋沒辦法遮醜了)
而當下第一個感覺到的著地撞擊地方~是我的右肩膀/右上臂
再來才是右大腿外側,褲子沒破,只有點縫線磨損,
雖然右大腿沒擦傷破皮,但按壓會痛(左圖),大概就知道之後會瘀青
果不其然隔天晚上就黑了一塊(右圖)
褲子與大腿沒破與受傷的原因
我想要歸功於開始恢復騎車後練壯了上半身的關係,
恢復騎車後我練了點肩膀跟手臂(上下臂都要),
(肩膀/背部與手臂我真的壯大了不少跟74KG時相比)
腿著地同時肩膀/手臂也著地頂住了
※下圖很明顯右上肩與右臂都去吻地了
接著是右前臂觸地滑行
感覺真像以前當兵打戰技時練的護身倒法XD
最後才放手單車,看著車頭轉動後跟車身愛在一起
兩邊變把吻著地板一一"
人車都停住後趕緊起身牽起車快速走去護欄路邊
怕有後車上來就不得了的危險了!!!
滑行時~車衣跟內衣也被拉扯扭轉
最後外車衣破了一個洞...內衣居然破了三個洞
當下檢視只有前手臂有擦傷,
轉動手肘與肩膀都無異樣與疼痛,沒撞擊到骨頭
回到家脫安全帽時
才發現原來頭部最後有一點點的摩擦到親吻地板
當下完全沒感覺到有撞擊到頭部
除了大腿局部瘀青,
就只有前手臂擦傷,怕冷的胖子衣服多穿點也保護了自己
刷毛車衣跟保暖內衣的兩件厚度
也是讓手沒破皮很嚴重的因素
((EO4.....我唯一的atlas保暖內衣就這樣也破了))
器材方面
後變有點磨損
最嚴重的是兩邊的變把
兩邊一起吻地滑行,隔天騎訓練台時才發現
兩邊都破損了
其它如車架;輪組....目前是看起來沒問題。
當去年6月開始恢復騎車時,想著自己也快邁入40歲了
所以改變了點想法,除了要恢復固定運動量更應該增加肌肉質量,
於是現在身型也就比當時74kg時更壯了點,
身為三位女兒的男人,在現在這瘋人的社會中,
騎/開車如果被攔...下車時身型視覺至少先贏一半。
雖然現在79kg(33吋)但是腰圍卻跟74kg(32吋)時差約1吋而已,
飲食方面我倒是沒啥改變,愛吃的還是繼續吃(量會控制一些),
唯一改變的就是不吃消夜、不吃零食(嘴饞偶而)、不喝酒,
因為沒有在做特別的飲食法,一切如常。
所以正面與腰側還是有肥肉(不能正面視人)
(大概可以在減個2公斤吧!!??)
所有測試輪文章中於寫完了~灑花,
口袋暫時很空很破就是了
【文章相關聯結】
0. 【新輪定裝照】車狂之家 2017 SOLE CL34 零式輪組
1. SOLE CL34 零式輪組(測試一)~台中→鳳山寺來回
2. SOLE CL34 零式輪組(測試二) ~ 集集車站 定裝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