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雲豹Rikulau V9(465)設定調整與下把位長途騎乘測試】
這次組車曲柄使用172.5(原170),
經過幾次短程約騎(60km內)
跟兩次長途騎乘(100與160km)
原本騎乘時左腳特別明顯有感覺
踩踏下腳時的伸直度有較長。
但因騎乘的過程與結束並未造成不適或疼痛,
所以剛開始朝還未習慣的關係。
(所以就沒調坐高)
短途騎乘也不曾發生過抽筋,
一直到了兩次的長途騎乘有狀況,
兩次都是在騎行約70~80km時
發生股四頭內側肌抽筋(兩次都抽一樣的地方)
所以這次將座高降低0.25cm
但坐墊並沒有一併後移0.25到坐墊中心點。
沒後移的想法在於自我認為
騎行時也是會有移動前後坐點騎乘時,
而0.25也是在可容許範圍內,
並且當騎乘使用TT模式時,基本習慣會往前坐一點。
在這樣的調整設定下;開始做這次騎乘防抽筋測試,
並且也一併測試~全程使用握下把騎行,
掌握呼吸與頸肩手腰在長途下把騎乘下的狀況。
(今日只用到下把與變把,變把騎行總合大約不到2公里)
開始出發後,左腳原本的狀況不見了,
但不久後右腳的股二頭肌卻開始酸了起來,
讓我開始懷疑莫非我有長短腳或是骨盆歪了,
隨著繼續騎乘,似乎是我多慮,
看來是還沒熱開的關係,
因為之後雙腳相當一致並且順暢。
握下把的騎乘呼吸相當順暢,
並且頸肩手都很輕鬆沒發生緊繃,
腰也不痠的來到集集火車站。
短暫的拍照補水後開始回程,
當里程開始超過70公里,雙腳沒有抽筋前兆與狀況,
來到80公里也安全通過,
但此時大概是核心有點累了,雙肩出現些許的不適感,
於是稍放強度並調整狀態後,肩部不適的感覺就不見了。
就這樣一路推回紀錄的終點,
騎完90公里的下把騎乘,
頸肩手腰完全沒有緊繃跟酸痛感。
緊繃腫脹的只有那兩條腿。
而開始感到頸部緊繃時~是在家吃早餐發生的!!!
果然~滑手機才是最傷的😆
經過今天的騎乘後
個人感覺人與車子的調整
應該是達到完美了!!!!。
以為回到家還有機會補眠30分鐘...
一進家門...是我想太多了
不過至少賺到涼爽的騎車天,
怕熱騎士..夏天果然還是要8點前到家最正確。
延伸連結文章: